本次“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通过纵向分析近五年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高校学科建设方面正在进步,而美国的教育体系则出现退步的趋势;
2016年,中国大陆高校只有65个排名进入前50的学科点:现在已有100个。同年,美国的这一数字为753个;目前为769个。美国大学进入前50名的学科数量在过去两年一直在减少——从2018年的806个减少到2020年的769个;
美国高校进入全球前10的学科数量也在下降。2018年,美国有236个全球排名前十的学科,今年下降至222个;
尽管过去五年中国大陆院校在排行榜上的排名情况有所提升,但排名前十的课程项目数量并没有增加——2016年是五个,目前还是五个。
QS智库研究主管Ben Sowter表示:“中国大学在过去五年取得的进步是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趋势之一。在2016年出版版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只有143个大陆高校的学科进入全球前100名。仅仅五年后,这个数字已经变为219个,增长了53%。这一提升证明了中国政府在战略规划和投资方面的明智。”
Sowter还评价道:“然而,我们的数据还显示,中国高校的负责人们也需要保持警惕。中国大陆高校在世界排名中的进步速度有所放缓: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国大陆高校进入前200名学科实际上减少了一个,在过去五年中,排入世界前十名的中国学科数量也没有显著增加。”
QS使用四个关键指标来编制本次学科排名。每个指标的具体权重因学科而异,以便反映不同学科的不同出版文化。例如,在 “医学” 领域,研究方面的成绩被认为是评价院校机构实力的强力指标,在这个领域,学科排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成果的传播情况,而在 “表演艺术” 领域,学科排名在本质上更具职业性质。
这四个关键指标分别是:
(1) 学术声誉:哪些院校机构最受全球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该项指标的评分依据是“QS全球学术调查问卷”的94000多份回复信息总结得出,这也是全球的学术观点信息库;
(2) 雇主声誉:哪些院校机构的毕业生最受全球雇主青睐?该项指标的数据集来自44000多名雇主提供的数据评价,这也是全球的关于毕业生能力的雇主意见信息库;
(3) 篇均论文被引次数:哪些院校机构对其所在领域的科研活动具有的影响?该项指标计数了2250万篇研究论文的1.62亿条研究引用的分布情况,其中论文由Elsevier公司的Scopus数据库索引查找确定。考虑到机构规模的差异,QS并不会采用论文引用计数的原始数据进行衡量——这有利于更大的院校机构——而是会将一个院校机构的研究论文引用数量除以五年时间内产出的论文数量。
(4) H-指数:院校机构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如何?h指数是衡量某个科学家或学者生产率以及其已发表作品的影响力的一种方式。该项指标确定的依据是学术人士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集合规模以及论文在其他出版物中被引用的次数。
完整排名已经在QS全新中国官方网站发布,您可访问如下网址查看:httpss://www.qschina.cn/subject-rankings-2020
点击在线咨询